登录   |注册
您所在位置:首页  >  信用动态  >  国内动态
安徽省淮北市:建设信用淮北 构筑文明高地
专栏国内动态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供稿  |  发布时间: 2017-05-27
  建设信用淮北 构筑文明高地
 
  安徽省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 戴启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和基本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一座城市开放繁荣发展的特殊资源和无形资本。安徽省淮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特别是2014年以来,依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6年5月,淮北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组织领导、信息归集、红黑名单发布、诚信宣传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  完善信用治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将其作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的指导和引领是重中之重。淮北市坚持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立足完善信用政策、构建信用平台、归集共享信用信息等,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淮北特色的信用体系建设之路。2017年3月,在全国261个地级市城市信用状况综合监测中,排名居第13位,创历史新高。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淮北市政府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实施意见》《淮北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淮北市信用信息征集共享使用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从制度层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以淮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设立淮北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专职负责全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交换等工作,构建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多部门相互协作、市县区整体联动的信用网,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搭建平台系统。2016年,结合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建成以“一网三库一平台”为核心、基于跨部门数据的互联汇聚的淮北市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对上接入国家和省信用平台、对下贯通一县三区、横向连接50多个市直部门立体化的信息互联互通互换。截至目前,平台归集发布统一社会信用代码33549个,自然人信用信息306.4万条,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18.4万条,累计数据量3.21亿项,位居安徽省前列,初步满足全市信用监管基本需求;“信用淮北”网站成功实现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查询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注重示范引领  优化信用环境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政府诚信影响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不讲信用,对外失信于投资者,对内失信于群众,就没有公信力、执行力和凝聚力,直接影响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确立阳光、法治、服务的新理念,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树立诚信政府的新形象。
 
  一是坚持以法治为保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到151项,精简率达61%。建立了市县镇三级政府的权责清单体系,在安徽省率先全面启用政府权力清单网上运行平台,市县镇三级13168项涉权事项全部上网运行;在全国率先完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与政府权力网上运行平台系统的互联对接,2017年将完成全方位公共服务清单和全口径中介服务清单,权力运行将更加透明。
 
  二是坚持以阳光为重点,淮北市政府出台《淮北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市政务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积极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7个工作日内“双公示”制度,依据《淮北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在“信用淮北”及市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双公示”专栏,常态化更新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累计归集“双公示”信息1.87万条,涉及31个部门单位和所辖县区。
 
  三是坚持以服务为根本,建立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房地产交易及不动产登记、信访接待等五大便民利企服务中心,打造服务高效的便民利企服务圈。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对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建立网上办事窗口,促进实体大厅和网上政务平台相结合,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中全部实行 “一站式”办理手续,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环节,并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便利,京信电子、万达城市广场、传化公路港物流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创造了“淮北速度”。2016年,全市新签约项目322个,新开工项目271个,其中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20个,项目数量和质量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注重奖惩并举  发挥信用效益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和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信用建设直接关系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淮北市牢牢把握“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的原则,加强市场信用监管、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引导企业由“要我讲信用”向“我要讲信用”转变。
 
  一是加强信用监管。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网络。目前,平台已进入数据采集和运用阶段,采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共事业单位等提供的共29种企业信用信息近5万条。出台信用风险处置办法,强化出险企业所在县区政府监管责任,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长期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积极争取查询国家和省信息平台中归集信用记录权限,在农产品配额申请,申报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劳动保障监察等领域使用信用信息,引导市场主体重视自身信用。
 
  二是实施联合奖惩。加快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在市级行政管理领域普遍实行信用承诺等十项基础工作,建立褒扬和激励诚信行为机制、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20家市直部门联合签订《淮北市构建诚信奖惩失信合作备忘录》,完成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及工商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信用信息归集;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淮北市质监局等11家部门在产品质量、工商管理、食品药品、交通、税收等领域,累计发布诚信“红黑名单”41期,对纳入黑名单的企业限制其在融资信贷、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的活动。
 
  三是支持诚信企业。对诚信企业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提供市场优惠服务,讲好行业诚信故事。创新“税融通”业务,将纳税人的依法诚信纳税、纳税信誉等级等情况与其融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累计发放贷款3.33亿元。开展道德信贷助力好人创业,对市级以上的道德模范在银行贷款和授信额度等方面给予倾斜,授信147户金额1673万元,为82户发放贷款1089万。积极培育“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发展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84户,对诚信企业开展信用增信贷款(担保)工作,帮助37家企业融资7.1亿元。2016年,淮北市作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直接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15亿元,已向企业转贷9.2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注重文化浸润  夯实信用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诚信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它所生存的土壤。淮北市充分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依托二十四孝之一蔡顺“拾葚供母”故事发生地的人文基础、独轮车支援淮海战役的红色基因、“燃烧自己、温暖他人”的煤城品格等优势,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特别是22年来,持之以恒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使诚信成为市民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全国质量日”、“食品安全宣传周”、“6·14信用记录日”等纪念活动,开展“万人签名讲诚信”系列宣传。向市民发放诚信倡议书,开通“信用淮北”微信公众号,举办“诚信杯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组织 “信用淮北”LOGO征集和全民健身诚信徒步,开展信用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六进”活动。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将诚信建设纳入公务员培训和干部进修课程,举办“诚信”社会大讲堂,开办5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者培训班。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诚信教育,在淮北师范大学开设《现代征信学》课程,培育大学生的诚信观念。
 
  二是开展诚信创建。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守法诚信经营示范单位、信用乡镇和信用村评定,深化“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经营示范店”等活动,组织“诚信餐饮企业”、“诚信经营户”等系列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挖掘各行业中的诚信人物、诚信集体、诚信典型案例,提升行业诚信建设。
 
  三是强化诚信宣传。依托“信用淮北”网站,建立淮北市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案例库,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的的典型案例,通过淮北日报和“信用淮北”门户网站定期公开发布,截至目前,“信用淮北”共归集发布诚信典型案例20个,失信典型案例15个,努力在全市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诚信、处处用诚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