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明白卡能那么快让政府知道我们企业的诉求,直接把政策送上门,实在是太感谢了。”柘城县豫和农产品加工冷藏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曹健感叹的说道。
据悉,柘城县豫和农产品加工冷藏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中小微企业,从事辣椒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冷藏行业,在该企业近期经营时因想要收购原料资金运转紧张,该公司负责人通过县网格化服务明白卡咨询遇到的问题,县营商办迅速组织有关金融部门为其介绍信易贷产品,并成功贷款570万元,有效的解决了该公司经营遇到的困难。
柘城县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位置,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至上、企业至上理念。
提站位、强措施,将优化营商环境摆上重要位置。
柘城县从企业所需、所忧、所盼处罚,全力推进“一站式”“一条龙”“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一是坚持动真碰硬。在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刀刃向内转作风,由浅入深,从严从快查处,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二是坚持科学谋划。出台了《关于扎实开展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柘办〔2023〕4号)、《柘城县一体化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网格化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柘营商攻坚办〔2023〕7号)等7个文件。持续开展七大专项行动,围绕方便群众、服务企业、推动发展等方面,明确责任分工,每月通报,加压推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能够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推动全县营商环境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三是坚持民政评议。由县人大、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涉企单位进行民主评议,共梳理意见建议和问题35条,目前已全部反馈给各单位完成整改;县政协组织76名政协委员在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设立民主监督岗,实时监督政务服务窗口工作。
出实招、求实效,多措并举提升信用环境建设水平。
一是加大信用建设力度。对全县各行业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发布社会信用“红黑榜”名单涉及1000余人,推动县域内审批实施信用查询结果报告制度,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有效促进了供应商依法诚信经营,维护了招标投标正常秩序,形成了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查询记录两千余条。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管。与宁陵县举行跨区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战略合作,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实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开展执法检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专项整治行动20余次,问题整改79项。同时利用柘城网、柘城县12345、云上柘城等平台,结合“万警助万企”活动,走访企业218家,次数865次,解决问题161件,化解风险82个。三是开展“涉法涉诉”“新官不理旧账”常态化治理行动。按照“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事一策、一抓到底”的工作模式,动真格治理少数“冷、横、硬、拖、推”问题,减少因政府部门敷衍应付、推脱导致涉法涉诉上访案件。自3月8日以来,我县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四批共76件,已全部办结。
立承诺、实践行,构建亲清统一政商关系“新高地”。
一是织牢服务一体化网格。以政务服务“码上监督”、市场主体“码上监督”、问题线索“马上服务”及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为抓手,对县域内政务服务窗口赋码442个,“四上”企业网格化服务监督码86家,不断优化基层站所,包联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战略布局。二是开展政务诚信“立承诺、实践行”活动。截至目前,发放市场主体明白卡七万余张,明确网格员职责,设立投诉举报渠道,组织47家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办网格员签订政务诚信承诺书7500余份并向社会公示,出台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市场主体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走访活动的通知》(柘营商攻坚办〔2023〕10号),结合“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等活动,着力破解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等问题。三是开展满意度走访活动。组织各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办对全县所有企业开展实地走访、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发现问题20余项,收到建议60余条,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部门,限期销号解决,目前已全部办结,查办并曝光营商环境违法治理案件4起,党纪政务处分4人,组织处理1人。
下一步,我们持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更严标准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企业、要素集聚柘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